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型产业,湖北建筑业产值从2022年起连续两年保持在两万亿以上,连续十年位列中部第一。眼下,湖北正以智能建造为抓手,大力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。
坐在办公桌前,敲击键盘、轻点鼠标,就能一键下单要货,这是武汉一个建筑工地技术员的工作日常。在这个由湖北企业自主研发的数字化供应平台上,一个个数据包取代了过去一摞摞的图纸。
中建三局汉芯公馆项目数字管理岗戎泽龙:“根据施工图模型生成数据包之后发送给工厂,平台里面直接发起我们需要生产的构件,(工厂)根据我们要货的计划,工厂就可以直接进行批量化生产,工厂生产状态也能够通过这种数据信息的形式,实时的反馈给我们。”
工业化、数字化也让建筑工地的施工方式有了新变化。这些标准化施工构件,由工厂生产交付后,再由高空造楼机像拼积木一样,将它们快速精准吊装。这样装配式一体化的施工方式,能让单栋楼的总工期节约近两个月。
中建三局汉芯公馆项目指挥长赵德军:“传统的建筑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的方式,我们用的预制的结构,有叠合板、剪刀墙、隔墙、飘窗、楼梯,在现场进行拼装,最高的装配率可以达到91%,比传统项目至少降低60%(能耗)。”
保证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稳定可靠,AI机器人等黑科技大显身手。眼前这款测量机器人,仅需90秒的时间,就能够将房间里的数据信息扫描形成三维可视图像。
中建三局汉芯公馆项目质量负责人田勇:“每次测量大概会有40多万个(数据)点,会显示哪个地方是突出的凹起的,在交付给业主之前,我们就把这些瑕疵处理掉。”
眼下,湖北的装配式建筑正在稳步发展,由2016年的82.47万㎡增长到2023年4062万㎡,去年,湖北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了55.7%,位于国内第一梯队。
湖北成立了智能建造产业协作联盟,印发了《关于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重点聚焦扩大智能建造试点、发展装配式建筑、推进标准体系建设等9项重点工作,助力湖北建筑业从“大制造”到“精智造”转型。
来源地址:https://cjw.wuhan.gov.cn/zwdt_11929/xyxw_11931/202404/t20240410_2386609.html